发布时间:2024-09-10 10:31:14 点击量:
中国网讯 9月6日下午,参加“青春红岩”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记者们来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,展厅中央一台锈迹斑驳的印刷机牢牢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
据讲解员介绍,这是馆内的一级文物——《新华日报》印刷机,在抗战艰难的烽火岁月里,共出版了3231期报纸。这位久经沙场的“老战士”,不仅受过伤,还坐过牢。
1939年,日机对重庆狂轰滥炸,印刷机迁至虎头崖下的防空洞内,空袭时,同志们就在防空洞内点着煤油灯进行排版,将前线愤怒的文字,哗啦啦地印刷出来。
皖南事变后,周恩来同志亲笔所题写的“千古奇冤,江南一叶;同室操戈,相煎何急?!”的题词也正是由这台印刷机及时地印刷出来,让全国人民看到了真相。
因为印刷任务繁重,印刷机常常需要24小时连续工作。当时,搞破坏,经常断电,这对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造成了非常大的损耗,其中的一次停电破坏,给印刷机左前腿造成了一道裂痕,为了挽救这台印刷机,工人们买来了厚铁皮和铁钉对它进行了修补,就留下了这样一道T字形的修补痕迹。
1947年2月,当局无理地查封了《新华日报》。这台印刷机被扣押在重庆南岸区的一个监狱当中。直到两年后重庆解放,军管会清查监狱时,才解救了这名“老战士”。
重庆解放后,重庆市委将印刷机运回市中区,为市委、市政府专门印刷文件,后又转交市计划委员会印刷厂,IM体育直到1985年7月才正式退休。退休后的印刷机被拨交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,成为镇馆之宝,并一直在陈列室中展出IM体育:。值得一提的是,若是给机器通上电,这台印刷机依旧是可以正常运转的。
如今,这台印刷机虽已不再印刷,但作为《新华日报》的功臣及历史的见证者,它默默地伫立在红岩革命纪念馆中,无声而又形象地讲述着那段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和真实历史,激励我们传承红岩精神,勇挑时代担当。(杨楠)